《无问西东》:精神要宣扬更需传承
2018-01-31 10:43:45
  • 0
  • 0
  • 0
  • 0


电影《无问西东》是我近十年来到影院里观看的第二部国产片,第一部是十天前看的《芳华》,看完这两部片子后,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我不想看国产片的意念,觉得有些国产片还是值得一看。

《芳华》在我写的一篇题为《芳华唤起你的甜蜜与伤悲了吗?》的评论中谈了我的观感,今天我要谈的是《无问西东》。《无问西东》引起我想看一看的原因是影片有反映西南联大办学的情景。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是西南联大学生,他常提起西南联大的事,并以自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为荣。后来又查看了一些西南联大的史料,许多人物和事件确实让我很感动,今天在银幕上再现,我是一定要看的 。

据说《无问西东》是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制作的献礼片,我想献礼片肯定是政治色彩很浓,而政治色彩浓的电影大多拍得枯燥无趣。没想到在观看中我被影片的人物情节打动了,特别是西南联大艰辛南迁、静坐听雨、沟壑诵读及学子的踊跃参军、英勇抗战,血洒蓝天,让我泪流满面。影片以清华大学师生为线索,穿越百年历史,展现四个不同的时代。第一个是1920年代前后,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第二个是1930-1940年代,那是抗战时期;第三个是1960年代,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第四个是进入新千年之后的21世纪,那是改革开放时期。每个时代都有清华学子的身影,从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也许就是这部献礼片要达到的效果。

说实话,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虽然都在表达一个主题,但给观众的感受却大不一样。清华建校初期,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刚刚挣脱清王朝愚昧统治的中国人民依然对未来感到迷茫。新旧观念的冲突,军阀割据,战乱与贫困,许多知识分子思想迷失,随波逐流,可贵是依然有人在思索与挣扎中找回本真,吴岭澜就是这样的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家碎,人民面临沦为亡国奴的境地,依然有无数的爱国赤子,莘莘学子誓死报效祖国,出身富家子弟的沈光耀毅然投笔从戎,血洒疆场,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60年代阶级斗争席卷全国,在思想被摧残,人性被践踏的时候,一代学子依然为国家的强盛而投身伟大的事业,高材生陈鹏离开心爱的人,远赴大西北研制原子弹,为祖国争得了荣耀。新世纪,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贫富分化,道德下滑,拜金主义盛行,欺蒙拐骗猖獗,即使这样,依然有学子在用行动拯救着这个社会,张果果为贫困的四胞胎家庭提供救助,传递的就是人间真情。

影片无疑展现了各个时代背景下清华人的精神品格,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四个故事第一个是一种铺垫,第二个最动人,清华学子在炮火中勤奋苦读,并踊跃上战场,为保卫祖国奉献青春、献出生命,他们许多学识渊博,家庭殷实,但却死得英勇豪迈。第三个故事揭示了饱受阶级斗争摧残的清华学子在忍辱负重立志为祖国增光,气度令人叹服。第四个张果果助人的故事似乎就显得很单薄,这也是这部影片最大的败笔。自助困难家庭这种事只要是一个有点爱心的暴发户都能做到,而一个深受中国最高学府熏陶的学子似乎还困难重重,有些力不从心。不是清华学子不要扶贫,而是作品的表现要提高一点清华人的格调。我在想是不是编导们再也找不到一个能展现当今清华学子精神风貌的事例了。

清华百年的历史,凝练出了独有的精神,在祖国苦难深重的时候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而在和平安宁、经济腾飞的今天却似乎有些黯然失色。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大多是战乱时期的动人故事,而清华当下发生的动人乃至有趣的故事都很少听到。历史也成为过去,我们不要在整天翻老黄历,多想一想,一百年将至,堂堂的清华学府拿出什么利国利民的成果献礼?

影片可喜之处,没有去掩盖社会存在的问题,无论民国时期,新中国前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影片通过不同人物命运与悲欢离合告诉我们,从苦难深重中走出的祖国还需要改革发展,封建愚昧,假丑恶的东西要铲除,科学民主,真善美的东西要发扬光大。影片中的几个主人公的命运都充满着艰辛与苦难,大多是时代和社会造成的,可贵的是在挣扎前行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没有破灭,尽管他们有的为此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生命,有的还在不断地追寻,但有他们的存在就是社会的希望,就是实现“中国梦”坚不可摧的力量。

吴岭澜在迷失中觉醒,沈光耀为国捐躯,陈鹏满怀深情,王敏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张果果涌动的爱心,李想对人生悔悟,都是时代闪现出的精神光芒,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美好的社会,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命,都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无问西东!

作为如今依然是无数学子向往的清华殿堂,如何更好地传承特有的精神,确实值得去认真思考。

完稿于2018年1月26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